<em id="xfb39"><nobr id="xfb39"></nobr></em>

        <address id="xfb39"><nobr id="xfb39"><meter id="xfb39"></meter></nobr></address>
        <form id="xfb39"></form>

          <address id="xfb39"></address>

              奇象網-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主頁 > 歷史解密 >

              唐太宗和房玄齡的典故:唐朝名相房玄齡人們為何都稱他為良相?

              2020-05-25 23:07奇象網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唐初齊州人 ,房彥謙之子。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齡病逝,謚文昭。

              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房的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唐太宗和房玄齡的典故:唐朝名相房玄齡人們為何都稱他為良相?

              房玄齡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醋壇子

              “醋壇子”的由來就是根據房玄齡和其夫人的故事來的。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晉陽,“醋”也成為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宮儲存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內是有了名的。其妻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衣食住行十分精心,從來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別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勛赴御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著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后吹牛被皇上當了真,收了兩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么才好。還是尉遲敬德給打了氣,說老婆再兇,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么樣,房玄齡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大發雷霆,指著房玄齡大吵大罵,并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不對頭,只好將美人送出府,此事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一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

              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隨房玄齡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著兩位美女和一壇“毒酒”說:“我也不追究你違旨之罪,這里有兩條路任你選擇,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一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房玄齡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為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見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顏,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壇子,“咕咕咚咚”的已將一壇“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著夫人抽泣,眾臣子卻一起大笑,原來那壇裝的并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嘆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你寧死也戀著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這么個結果,雖酸得伸頭抖肘,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為笑。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

              唐朝名相房玄齡生平簡介及怎么死的?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唐代齊州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北)漢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齡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房熊,字子,釋褐州主簿。父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

              房玄齡

              房玄齡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后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天下大亂,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

              房玄齡為報唐太宗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只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為朋友,共同為李世民效力,在擊破王世充后,玄齡認為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常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停馬立即可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一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嘆賞,對侍臣講:“這個人深重地了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對面說話一樣。”后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并被驅斥于外任。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

              貞觀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早起晚睡。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為良相。

              房玄齡

              房玄齡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齡護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國公。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師。他留守京師。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貞觀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并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討高麗。

              太宗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貞觀二十二七月廿四癸卯日(648年8月18日),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并供奉于“凌煙閣”。唐高宗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

              YSB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