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細胞重組機器人?活體機器人能制造出來嗎?
2022-09-01 14:18奇象網
美國研究小組手動塑造了這些活體機器人,體長大約1毫米,能夠按照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路線移動,還能負載一定的重量,攜帶藥物在人體內部移動,也能在受污染的海域進行人類無法完成的操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日早間消息,據報道,伴隨著我們對細胞如何成形和生長過程了解得越多,關于基因組藍組的構想就顯得越不充分。目前,科學家指出,通過將由細胞構成的活體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探索能力結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制造出一種有目的的“活機器人”!
胚胎在人體中哪個位置?胚胎形態發生(Morphogenesis),是指由胚胎形成的身體,曾經該理論非常神秘,以至于學者們曾猜測身體孕育之初是以微小身體結構存在,17世紀,荷蘭顯微鏡學家尼古拉·哈特索埃克(Nicolaas Hartsoeker)通過在精子頂部描繪一個塞入其中的侏儒,來說明當時科學界對于“胚胎預形成論”的認知。
胚胎形態發生學觀點在現代科學理論中進行了表達,即人體結構編碼在我們的DNA之中。但是我們對細胞如何產生形狀和相關形態了解得越多,基因組藍圖的構想就顯得越不充分。細胞生長遵循的不是基因組藍圖,如果它們可以被認為是程序化的,那么它并不是帶有制造成什么的計劃,而是帶有一套指導構建的規則。其中一個暗示是人類和其他復雜生物體并不是細胞行為的唯一結果,而只是許多可能性結果中的一個。
這種將細胞視為偶然、構建實體的觀點,挑戰了我們傳統理論上關于身體是什么,以及細胞可以形成什么的觀點,它也帶來了一些獨特、甚至令人不安的可能性,例如:關于重新引導生物學進入新的形狀和結構的前景,這意味著生命變得更有可塑性,更易于被設計和重新配置。
對多細胞形態的偶然性和延展性的理解,有助于科學家將生物遠古進化歷程聯系起來,例如:地球早期單細胞生物在進化之初第一次發現成為多細胞生物的潛在益處。西班牙巴塞羅那進化生物學研究所因亞吉·魯伊斯-特里洛(Inaki Ruiz-Trillo)稱,細胞可能是進化的關鍵,而不是基因,甚至是生物體,人類遠未達到生命之樹的頂峰,只是人體細胞具有多種功能而已。
美國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塔夫斯大學生物學家邁克爾·萊文(Michael Levin)和同事證明,從正常發育路徑生成的青蛙細胞,能以明顯不像青蛙的方式“組裝自己”,這是迄今為止最引人關注的細胞能力超出科學家預想的演示之一,研究人員從青蛙胚胎發育期中的皮膚細胞分離出細胞,然后觀察細胞自由活動的過程。
培植細胞是一項成熟的技術,即在培養皿中培育細胞,并為其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通常來講,培植細胞在分裂時會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群落,但是青蛙皮膚細胞卻有其他“計劃”,它們聚集成大約有幾千個細胞的球狀團塊,細胞表面長出叫做纖毛的小毛發狀突起,該現象也存在于正常青蛙的皮膚,纖毛以協調有序的方式擺動,推動群落尋找食物,纖毛很像劃船槳。這些細胞團自身表現得像微小有機體,一旦有食物供應,就可能存活一周或者更長時間,有時甚至達到幾個月。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稱為活體機器人(xenobots),在實驗中他們選用非洲爪蛙(Xenopus laevis)的皮膚細胞。
熱門推薦
- 黎巴嫩海關關長因爆炸案被逮捕2020-08-18
- 美國五角大樓解密3段UFO視頻,美軍到底藏了多少秘密?2020-05-20
- 上百墨西哥人飲用假酒后死亡 許多人喝了摻有甲醇的烈酒2020-05-18
- 日本疫情:女孩沒法打工 只好……2020-05-09
- 新冠肺炎恐慌導致斯里蘭卡監獄暴動2020-03-22
- 亞洲女高中生成人禮震驚歐美(圖)2019-12-09
- 女子車震意外死亡,原因曝光2019-11-18
- 女主播表演露骨 畫面不堪入目2019-11-05